最近颓的有点太多了,给自己开点坑,慢慢看吧,读后感后补。

《大清相国》

读后感后补

看了大概25%,之后的寒假里看吧,感觉陈廷敬有点主角光环,连中三元的天才,路上又能遇到贵人。已经读到卫师傅驾鹤,索家失势,明珠如日中天,高士奇骑墙。不知道后面会怎么写。

寒假回家又看了点,现在看了大概5/6了,浅谈一些自己的感悟,第一个是事缓则圆,凡事不要想着一口净吞,面对庞大繁杂的问题或者对手,要考虑如何解构,一步步解构再最后一剑封喉,陈廷敬就是这么做的,陈并没有直接向明珠发起进攻,甚至在三次外派反腐过程中,对对手也是霹雳手段,菩萨心肠。能快速将案件查明,但是对待落马的官员却能尽可能做到秉公办案甚至是手下留情。第二个是陈廷敬的一句话“黑的不能变成白的”,这承接了第一点,虽说很多时候可能由于第一点的需要,对现状要做出适当妥协,但是心中不能变质,要始终记住自己的目标。第三个是要学会甩锅,这一点无论是陈廷敬亦或是陈廷敬的对手贪官污吏们都学,几个到地方的一把手贪官都会甩锅给二把手,二把手又会甩锅给别人,而最后陈廷敬的连环谏也是自己躲在暗处,让自己的“小弟”冲锋。

《历史的教训》

读后感后补

《旧制度与大革命》

读后感后补

之前在赶路的途中看了一点,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标题取的很好,“旧制度”与“大革命”是否是对立的,托克维尔基于自己收集的大革命前后资料得出一个简单直观的结论,所谓“大革命”并不“大”,打着“民主”的旗号,事实上只是在旧制度的内核上建立了一个“新制度”,其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制并未改变。

第一编-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的评议

“近距离不如远距离更能准确地判断历史事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一编-第二章 大革命的最终目的并非摧毁宗教权力和政治权力

“因为伟大的革命一旦成功,便使产生革命的原因消失,革命由于本身的成功,反变得不可理解。”第一章中托克维尔以宗教为例子做出了解释,法国大革命对宗教的剿杀根本原因不是宗教的信仰,而是宗教人士打着宗教信仰的名义在世俗社会中取得特权,成为贵族。当大革命推翻了这种特权阶级,解放了宗教之后,宗教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意义依旧巨大。反宗教人士是假,反宗教人士特权是真;反宗教教义是假,反披着宗教教义的外衣狐假虎威是真。

“大革命建立的政府更为脆弱,但是比起它所推翻的任何政府却强大百倍,由于同一原因,她既脆弱又强大。”

第一编-第三章 大革命是一场宗教革命形式的政治革命

“所有对外战争都带有内战色彩,所有内战都有外国人介入。”

“法国革命在社会和政府问题上始终追溯到更具普遍性的,也可以说更自然的东西,正因如此,法国革命既能为一切人所理解,又能到处为人效仿。”基督教强调人的来世,它宣传人都有“原罪”,现世的赎罪才能换得来世被宽恕。而法国大革命则聚焦于现世,他宣扬人行于现世应当具有的基本权力和义务。这两者着重于“人”,抽象的人,而不具体到国别也不具体到职业等。因此法国大革命具有“宗教色彩”,这也使得法国大革命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激情。

“18世纪燎原于欧洲的这一同一火炬,在15世纪就轻易的被扑灭了。”类似的思想并不是法国大革命第一次提出,15世纪之所以被扑灭原因是各方位,可能革命的主体阶级并没有取得18世纪的地位、革命思想的宣传并不到位、旧势力依旧具有绝对优势等。

第一编-第四章 全欧洲为什么都有相同的制度,又为何崩溃

没有特别的感触

第一编-第五章 法国大革命的功绩

“不管大革命怎样激进,它的创新程度比人们普遍认为的却少得多: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边加以阐述。”在大陆的另一边,大革命发生前的两百年,就有李贽提出了人类平等,指出要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此时的明朝市民阶级并没有崛起,社会的大部分资源依旧掌握在官僚和大地主手中。

第二编-第一章 为什么法国人更讨厌封建制度

“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的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因此在这些制度的桎梏实际上不太重的地方,他反而显得最无法忍受。”或许是对清朝比明朝更看不到资本主义革命的一个可能解释?

“因此,认为法国地产的划分始于大革命,这是附和一种普遍的错误观点。土地的划分远远早于大革命。”人们往往会对一件事的结果和原因上下颠倒,正如民主制度和工业革命,民主制度是工业革命完成后的一种产物,而非民主制度本身能够带来进步。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法国农民已变为土地所有者,另一方面是发过农民已完全摆脱了领主的统治。”

“当贵族不再负责这些事情,贵族的特权的分量变显得沉重,甚至贵族本身的存在也成为疑问。”或许这就是孔子重礼的原因,怎样的君子(即贵族)要适配怎么样的“礼”。这种特权会从潜意识里告诉平民自己的地位从而不敢僭越,如果无“礼”了,君子应尽的义务与他获得的权利并不匹配,这会造成平民心里的不平衡,导致社会不稳定。

“摧毁一部分中世纪制度,就使剩下的那些令人厌恶百倍。”

第二编-第二章 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

托克维尔将旧制度的权力聚焦于军权与财权,并得出总督和御前会议乃是帝国的实际掌控者。而这二者都直接或者间接由中央掌控。

第二编-第三章 政府管理监督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

第二编-第四章 行政法院与官员保证制是旧制度的体制

第二编-第五章 中央集权制怎样进入政治权力并取而代之

“当大革命爆发之际,法国这座古老政府大厦几乎完好无损;可以说,人们在他的原基础上建起另一座大厦。”中央集权制并没有在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中被摧毁,而是换了一个形式继续存在。

“民主革命扫荡了旧制度的众多制度,却巩固了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在这场革命所形成的社会中,自然而然得找到了它的位置,以至人们心安理得的将中央集权制列为大革命的功绩之一。”

第二编-第六章 旧制度的行政风尚

“可见历史是一座画廊,那里原创很少,复制品很多。”作者托克维尔例举了法国旧制度的行政风尚,他们也喜欢走复杂荣誉的流程、精于各式各样纷繁的统计、为了统治底层人民会故意在一些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地方作出让步。

“旧制度原形毕露:条规强硬严峻,实行起来软弱松弛,这是它的特点。”

“因为,倘若人民偶然激动起来的话,最微小的波动立即就可将人民引向暴力,这时,镇压人民的,也总是暴力和专权,而不是法律。”苛政会激起民变,而最后给它买单的不是苛政本身而是强权。

第二编-第七章 为何法国的首都有极高地位

“法国革命爆发之际,这第一场革命已全部完成。”由于旧制度逐渐将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也促使了巴黎作为首都相对外省取得极大优势。这种优势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第二编-第八章 在法国,人们变得彼此相似

“通过各种依然存在的各种差异,国家的统一已经明显可见;”

“正是独夫体制,天长日久,使人们变得彼此相似,却对彼此的命运互不关心,这是独夫体制的必然后果。”

第二编-第九章 在法国,人们变得彼此相似,却为何彼此漠不关心

“在欧洲大陆每一个确立了封建制度的地方,贵族最终都变成了种姓;唯有英国又重为掌权阶级。”托克维尔将英国的贵族并没有进一步转化为种姓的一大标志归为婚姻状况。认为英国贵族能够和平民通婚,这是英国并没有种姓的标志。

“如果说资产者和贵族更加相似,那么同时他们彼此更加隔离;这两方面不能混在一起,一方不仅未能减轻另一方,反而常常使之加重。”

“但在这方面,人们看到的不平等比起人们感受到的不平等,更为有害。”

“法国的特殊点在于,在贵族等级丧失政治权利的同时,贵族作为个人,却获得许多他从未享有过得特权。”还是孔子所说的礼,之所以孔子如此把君子和礼的关系看的这么密切,或许是看到了这个问题,德不配位终将招致不稳定。

“然而,所有这些将人和阶级加以区别的措施中,捐税不平等危害最大,最易在不平等之外再制造危机,并且,可以说,使不平等与孤立二者变得无药可救。”收税会给人一种明显的阶级界限,导致人们感受到自己被剥削。

作者将旧制度中“冗官”的原因定为城市阶级的崛起,农村阶级的没落。其实可以类比中国宋朝,宋朝也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市民阶级崛起,同时也面临了非常严重的冗官问题。

《世界是平的》

读书感后补

《中国大历史》

高中度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与这本书的取名天壤之别,黄在万历十五年中用起“大历史观”聚焦了他认为的明朝转折点及其历史舞台上的波诡云谲,虽然这本《中国大历史》还没买,但是想着应该是阐述自己的“大历史观”或者以大历史观来宏观的看待中国的“大历史”。还没看,之后看吧。

读书感后补

《我的奋斗》

用去油哥的自传名来给自己的自传命名很符合罗幽默的性格。

但是感觉是本口水书,主要最近刷到了不少他曾经在新东方当老师时候的语录,感觉挺有趣的。虽然其中很多观点我不置可否,但是确实是体现出了一部分社会的真实写照。

看了大概20%,纯纯口水书,如果非要从某些积极的角度来评价这本书,并汲取其中营养的话。我觉得是罗永浩独一无二的幽默感,这带给他流量,成就了他目前为止的人生。要看他的奋斗旅程,他从没开辟新的赛道,从新东方入职,到开办牛博网,到另立门户,再到锤子手机,再到现在直播带货,都是在步成功前人的路,他唯一的优势是幽默,以及幽默自带的流量。

《战争论》

读书感后补

《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拿来当闲书看看吧

读书感后补

《法治的细节》

读书感后补

《万历十五年》

重读。好多词非常牛逼,值得记录:

孟浪:形容鲁莽轻率;怨谤交集:怨恨非议很多; 上薄云天:; 暌违离别:离别;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大事往往从细枝末节发生; 申饬:斥责; 摈斥:摈弃; 鞫训:审讯; 骄奢僭罔:; 裭夺:依法剥夺; 罪无可逭:罪无可避; 出而作梗:从中作梗;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揭橥:揭示; 乖违:违反; 罅隙:缝隙; 暌离:违背; 肇始:一开始; 商酌:商讨酌情; 刊诸枣梨:刻印在书上; 忠悃:忠诚; 形格势禁:受到形势的阻挡和限制,事情进行得不顺利; 莫衷一是:无所适从;上下否鬲:表示上级和下级之间没有和谐共处;上格天心:向上通达天心;克尽厥职:忠于职守、克尽职守、鞠躬尽瘁;宸衷独断:;业已升遐:指去世;狷介之气:性情正直,洁身自好,不与人苟合;大相凿枘: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燃犀烛照:比喻洞察事理;海上神山:;挂碍:牵挂;

从书中描述的众多政治事件都能看出现代的影子:

“就是皇上的亲耕,看起来有很明显的象征成分,但象征不一定就是虚伪,如果所有参加典礼的人都相信这种象征,而决心以行动促其成为现实,这又是何等壮大的力量!”一直不理解中国为什么会有政、治演员,西方国家我可以理解,为了选票,为了流量。中国没有这个必要,但或者这段话能够做解释。

经筵:这不就是各种集体学习嘛

“个人的私心会随时随地变迁,只有伦理道德永恒不变。”

“讪君卖直”,讪*卖*

作者提出张居正将文官集团作为自己的臂掖,驱驰其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忽视了文官集团本身属于帝国统治阶级,它们有自己的意识、自己的小团体、自己的利益,因而张居正施加的过分压力,导致了文官集团的强力反扑。当下社会是否也应当借鉴呢,gcd试图把九千万d员都以极高的道德标准约束起来,让他们以“公仆”的形式服务社会、执行命令,这是否过于理想化了。

“如入火聚,得清凉门”

“说到底,即使本朝的军队获捷一百次,也不能宣布占领了大沙漠;而对方取得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则可以使本朝彻底垮台。”

“这种关系,已经由万历的曾叔祖弘治作出了榜样,弘治皇帝愈是谦抑温和,听凭文臣门的摆布,文臣们就愈是称颂他为有道明君。”这不是君主立宪吗

“因为凡一个人处于困境,他就不愿意放弃任何足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即使这种可能性极为渺茫,没有根据,他也要把它作为自己精神上的寄托。”

“申时行以办理外交的方式来主持内政”大学士设立的初衷是统领文官,作一个有名无实的“宰相”,但是随着明朝后期文官集团权力与皇权的激烈对撞,大学士作为文官集团头头,同时又是皇权的左膀右臂,只能用“诚意”来调和双方矛盾。

“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即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这就是说,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

“我们的帝国是由几百万个农村聚合而成的社会。数以千万计的农民不能读书识字,全赖乎士绅的领导。”

CS本科在读男大。喜欢足篮和电竞。偶尔会键政。
最后更新于 2024-03-01